ID: 22781028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6 超重与失重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77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超重,失重
  • cover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微课名称 《超重与失重》 知识点来源 学科:高中物理 □年级:高一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章节: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6节 课标摘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失重和超重产生的条件、能从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两种现象的实质。 课标分解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讨论分析、总结归纳超重与失重现象,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两种现象。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是否处于失重、超重状态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制造问题———小重锤为什么重量会发生变化 介绍概念,形成认知———介绍超重和失重概念,形成小重锤重量变化的认知 实验探究,揭示原因———用圆盘测力计模拟小重锤重量变化的原因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人在体重计上做下蹲及站起动作,示数有没有变化 课堂总结,巩固提升———小结超重和失重现象 教材分析再创造 《超重和失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也是理解力和运动关系的基础。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提起和放下重物的情景,感知重物重量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视重与实重的概念。进而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观光梯,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产生失重、超重现象的条件,归纳得出超重和失重的实质,来解释为什么提起和放下重物,重量会放生变化。物理是实验的科学,为了更有说服力,用圆盘测力计替代,提起和放下重物,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来解释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再引入人站在体重计上的情景,让学生思考人站在体重计上面做何种运动,体重计的示数会变化,让物理回归生活,感受物理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解力和物体间运动的联系,但对部分学生而言。误认为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是物体的质量减小、处于超重状态是物体的质量增大,容易把物体的视重、实重两者混淆,分析不出两者的区别。同时不会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失重、超重状态。也不理解产生失重、超重的原因、实质。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分析失重、超重现象产生原因、实质。 科学思维:能够从生活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失重、超重现象,通过两者现象的观察。向学生渗透物理源于生活的核心素养,与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探究:学生参与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及方法。通过探究过程重的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失重、超重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建立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理解超重与失重概念,探寻它的本质并能描述生活中的有关超重与失重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超重、失重现象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寻超重、失重本质并能详细描述生活中超重及失重现象 教学方法、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教学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小重锤、弹簧测力计、钩码、圆盘测力计、体重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制造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做以下活动: 1.将预先准备好的小重锤放在手心,待重锤静止时,感受它的重量。 2.加速向上提起小重锤直至停止,感受下它的重量变化。 3.加速向下放空小重锤直至停止,感受它的重量变化。 提问1:小重锤的重量,大家有些感知没? 提问2:提起过程中,在你们的感知中,小重锤重量是怎么变化的? 提问3:放空过程中,在你们的感知中,小重锤的重量是怎么变化的? 引导学生过渡到实重、视重概念 1.感知清楚并回答 2.小重锤在提起过程中,小重锤先变重后变轻 3.小重锤在放空过程中,小重锤先变轻后变重利用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