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列宁同志扫清地球》 前苏联的宣传海报 海报中列宁手持巨大扫帚在干嘛? 扫帚象征什么革命手段? 垃圾堆里的元素代表哪些旧秩序? 曙光背景暗示怎样的历史叙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 社会主义实践 课标要求: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从“时空观念”角度理清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历程,从中概括十月革命的特点和伟大意义 3.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渐进性,并运用“唯物史观”评价苏联模式 1、背景 ◎请根据材料分析列宁主义产生的背景。 “臭名昭著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实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1)历史问题: 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留了沙皇专制,阶级矛盾尖锐。 (2)经济因素: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发展程度低。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俄国工业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虽有所发展,但其规模仍远落后于西欧国家。以1913年为例,俄国工业总产值仅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5.3%,而农业仍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约80%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工业无产阶级仅占总人口的17%,且多数工厂技术装备落后,依赖外国资本(如法国、比利时)投资占比达40%以上。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背景 (3)阶级基础: 工业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1898年社会主义民主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4)思想基础: 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工厂普遍实行12-16小时工作制,工资微薄(男工月均15-20卢布,女工不足10卢布)。工人居住在拥挤的工棚中,卫生条件恶劣。1885年莫罗佐夫纺织厂罢工报告中提到:‘工人因工资拖欠和罚款制度几乎无法生存,童工占比超过30%。 -《沙俄工厂监察员报告(1885-1890年)》 《火星报》旨在团结俄国各地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从火星必将燃起烈焰’,目标是建立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批判经济派和‘自发斗争论’。” 《火星报》在1902年发表列宁的《怎么办?》节选,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向工人灌输社会主义意识’,批判经济派‘只关注经济斗争而忽视政治革命’。该报主导了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党纲起草,明确‘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3、指导思想 “布尔什维克主义”———列宁主义 4、内容 ◎结合所学并结合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联系。 2、形成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材料 有人以为列宁主义中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以为列宁主义的出发点是关于农民及其作用和比重的问题。这是完全不对的。列宁主义中的基本问题,列宁主义的出发点,并不是农民问题,而是无产阶级专政、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等问题。农民问题,即无产阶级在为政权而斗争中的同盟者问题,是一个派生的问题。 ———摘自《论列宁主义基础》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联系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无法避免 社会主义应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许多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 4、内容 ◎结合所学及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联系。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