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 1.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关系。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欧洲中心 二战后 雅尔塔体系 美苏中心 国际格局: 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它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亦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贏得很高威望。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时空坐标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概念: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一切方面)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时间、冷战对手、涉及领域、冷战表现 “冷战”的手段包括: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扩大军事同盟;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两极格局指的是冷战时期,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 (一)冷战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框架)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战后,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 斯大林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直接原因) 二战中的美苏关系 美苏士兵痛饮胜利酒 美国 经济 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率 工业产量 黄金储备 出口贸易 53.90% 74.90% 32.40% 军事 军队 航空母舰 战略导弹 原子弹 1200多万 30艘 1626枚 有 政治 控制联合国 苏联 经济 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军事 军队 作战飞机 战略导弹 原子弹 1140万 40000架 1910枚 有 政治 控制东欧地区,领土扩张60万平方千米,二战后,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西欧 普遍衰落 英国:赢得战争输了财富;法国:元气大伤、地位下降;德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思考:这幅表格反映出当时世界的格局是什么?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美利坚合众国现在是一个强国,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国家了,这就是说:有了这样强大的力量,他们有权取得全世界组织的领导权……成吉思汗、凯撒、奥古斯都、拿破仑、路易十四……所曾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战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 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是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的总统。 杜鲁门,1945年4月至1953年担任第33任美国总统 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 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