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七年级生物 注:请认真核对答案,本答案仅供参考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5 BDABC 6-10 DABCA 11-15 CDBCA 16-20 ADBC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21.(6分) (1)水;非生物 (2)草和狐狸;生物 (3)阳光 (4)蚯蚓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2.(6分) (1)消费;捕食 (2)3:水稻→蝗虫→稻田鸭 (3)自我调节 (4)生物圈 23.(6分) (1)④根冠:保护 (2)③分生区;②伸长区 (3)成熟区:根毛 24.(6分) (1)乙 (2)嫁接;无性 (3)受精卵;胚 (4)子代植物保留亲代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 25.(6分) (1)25 (2)空气 (3)避免偶然性 (4)胚没有活力(胚不完整) (5)120 (6)果实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5.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七年级生物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纺 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相对数量示意图,若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 注意事项: 内,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两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A.乙的数量增加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 B.丁的数量减少 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C.丙的数量减少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 D.丙和丁的数量都增加 位于平顶山市期县的三苏坟古柏森森,苏轼、苏辙笔下生物与自然交融,尽显古人对自然的感 一、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1分,共20分) 悟,饱含人文与自然情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一9题。 1.如表为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完善,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7.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其中的“藻荇”属于生态 位置 鼠妇泥土 光线温度 纸盒的左半侧 10只 湿土 明亮20℃ 系统的 纸盒的右半侧10只湿土 阴暗30℃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A.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20℃ 8.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提到“江流之胜”,江水中“藻类→小鱼大鱼”构成一条食物链。若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湿度可以不同 江水被污染,体内毒素积累最多的是 2.下列各项中,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微生物 B.大鱼 C.小鱼 D.藻类 A.一个池塘中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9,苏轼曾作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表达对荔枝的喜爱。荔枝可食用的部分是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由花的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A.胚珠 B.子房 食用部分 D.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C.子房壁 D.花瓣 3.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着海带、水母、鲸等生物。这个生态系统属于 1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这说明了不同生态 A海洋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系统间有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 4.下列为4种生物A、B、C、D在生态系统中构成的食物网模式图,由此推测,最稳定的生态系 ①大气在全球范围内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 统是 ②大雁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 ③江河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农田,还会形成湖泊和湿地 甲一乙队丁 ④不同生态系统现存的资源是用之不竭的 丙 B 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七年级生物第1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