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信息 导入新课 长得像鸭不是鸭, 一群小小飞行家。 秋天南方去旅行, 团结友爱像一家。 (打一动物) 大雁归来 【美】利奥波德 信息 题目解析 “大雁归来”,作者用直接呼告的句式,表现了对大雁怀有的深厚感情,也是对人类良知的呼唤,具有警醒世人的作用。 一是大雁返回 二是呼唤大雁,表达喜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领会抒情笔法,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素养目标 信息 背景链接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一篇。 信息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一1948) 美国生态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1935年在威斯康星州买下“沙乡农场”,从农场生活的经历中产生出了他的主要著作《沙乡年鉴》,这部著作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观,一直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也被奉为环境保护运动的经典著作。 信息 字词积累 雾霭( ) 缄默( ) 迁徙( ) 赌注( ) 沼泽( ) 瞄准( ) 狩猎( ) 盘旋( ) 喧嚷( ) 邀请( ) 凋零( ) 枯燥( ) 稀疏( ) 弥漫( ) 目空一切( ) 偷偷摸摸( ) 字形右侧上部是“止”。 注意读音为第四声。 意为“干,水分少”,左边为“火”部。 ǎi jiān zhǎo shòu rǎnɡ mí xǐ diāo miáo shū xuán dǔ yāo kū zào kōnɡ mō 信息 词语积累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远 信息 整体感知 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5) 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6-10) 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11-13) 揭示主题,写大雁的联合观念值得人类借鉴学习。 信息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主要记录了大雁每年三四月间北归的过程。文章大致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熟悉大雁 快速浏览课文,勾画有关雁群生活习性的内容,撰写“科学观察笔记”。 信息 概括信息 观察者: 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 飞行距离: 飞行特点: 归来保障: 迁徙特点: 栖息地: 喜欢的食物: 叫声特点: 性格特点: 利奥波德 大雁 乡沙农场 200英里 飞行路线笔直 威斯康星州规定3月为禁猎期 每年11月飞往南方,每年3月归来。以6或者6的倍数组成雁队 池塘、水边、沙滩、草地、沼泽 玉米 鸣叫频繁,声调忧郁 热情、活泼、机敏、团结 科学观察笔记 信息 文本研读 1.作者利奥波德每逢周末就到农场度假,认真观察大雁,用心感受大雁,对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在他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和谐地共处。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 信息 文本研读 2.文章是如何写出大雁是春的真正使者的? 文章首先明确地表明大雁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然后用主红雀和花鼠来作对比,说明其他动物可能在天气偶尔变化时出来,而大雁却能真正地预示天气的变化,大雁一旦出现,那就证明春天是真正到来了。 信息 研究探讨 作者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