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2321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4-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214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统编
  • cover
第 17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二战爆发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理解战争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2.时空观念:明确二战爆发、扩大、转折及结束的时间节点,掌握主要战役的地点与进程,构建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时空框架。 3.史料实证:运用二战相关的条约、军事报告、外交文件等史料,分析战争爆发原因、过程及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4.历史解释:阐释二战对战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意义,理解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5.家国情怀:体会战争的残酷性,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增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二战爆发的原因;战争的主要进程;雅尔塔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二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关系特点与矛盾。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根本原因:与一战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仍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经济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有所发展,但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这些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为摆脱困境,它们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转嫁危机,争夺世界霸权。而英、法、美等国则试图维护既得利益,这种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2.具体原因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矛盾: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德国对《凡尔赛和约》中苛刻的赔款、领土限制等条款极为不满,民族复仇情绪高涨。在亚洲,日本对华盛顿体系限制其扩张也心怀怨恨,不断寻求突破。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929 -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掠夺资源、扩大市场。例如,德国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赢得了广泛支持,从而掌握政权,推行侵略政策。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日等国迅速兴起。法西斯主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独裁统治,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德国纳粹党、意大利法西斯党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成为二战的主要发动者。 绥靖政策的纵容:英、法等国为了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它们企图通过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欲望,以换取一时的和平。例如,1938 年的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德、意四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一行为极大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3.战争的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兰军队节节败退。9 月 3 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知识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战争的初期阶段:战争爆发后,德国迅速占领了波兰。随后,德国将进攻矛头指向西欧。1940 年 4 月,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5 月,德国进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法国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溃败,6 月 22 日,法国宣布投降。英国则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坚持抵抗德国的空袭。 2.战争的扩大阶段: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创,但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军民奋起抵抗。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战争的转折阶段:1942 - 1943 年,战争出现转折。在苏德战场,1942 年 7 月 -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