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2329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导学案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7次 大小:20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2024-2025,纲要,中外,必修,高中
  • cover
第 22 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导学案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两个趋势中的体现,以及它们对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 2.时空观念:明确世界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与表现,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把握其发展脉络。 3.史料实证:运用国际组织报告、各国经济数据、外交政策文件等史料,分析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发展过程和带来的影响。 4.历史解释:阐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理解不同国家在这两个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5.家国情怀:关注世界发展趋势,增强国际视野,理解中国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与责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和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两极格局下的力量变化: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在 20 世纪 60 - 70 年代出现松动。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因深陷越战泥潭,经济发展受阻,实力相对下降。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军事力量虽有所增强,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凸显,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与此同时,欧洲共同体成立,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欧共体在国际事务中开始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本在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进行民主改革,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经济迅速崛起。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不再完全追随美国。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众多国家纷纷独立。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1961 年,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原则,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格局: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欧盟在 1993 年正式成立,其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实力,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此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逐渐增大,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各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平等地参与决策,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同时,多极化趋势下,各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减少了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不同政治经济力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 知识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