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2533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议题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87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美德,格式,教学设计,议题,行者
  • cover
课题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政治认同”。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何做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人。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课时教 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中华文化根"主题,聚焦传统美德的践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道德观念处于形成阶段,对中华传统美德有一定了解,但认识不够深入系统。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一定基础,具备基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身边的事例和生动的故事感兴趣,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核心素 养目标 政治认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修养的积极作用,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积极的影响,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责任意识:知道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设计思路 总议题:做有德之人,行有德之道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明传统美德之理情境一: 看图抢答任务一:观图片,体会思想理念知识一: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议题二:核心思想理念如何践行?情境二:范仲淹的故事任务二:看文章,理解扶危济困内涵知识二:做扶危济困的人情境三:袁隆平的故事任务三:看材料,悟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知识三:做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的人情境四:对比阅读庞众望和李政的任务四:看视频和读材料,理解孝老爱亲和见义勇为知识点四:做孝老爱亲和见义勇为的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2024年7月30日,第二季度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山西省大同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3人光荣上榜。 “中国好人”身上闪耀的光芒展现的品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感动与尊敬,也让我们看到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 看视频,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中国好人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议题一:明传统美德之理 【议学情境一】 四幅图 【议学任务】 (1)看图抢答,作答格式为:根据图片,我想到的成语/诗句是( ),它传达了( ) 的传统美德。 (2)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美德? 【议学小结】 1.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P68)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理解材料,独立思考后表达观点。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一的思考,让学生明白如何以具体行动去践行传统美德。 议题二:践传统美德之行 【议学情境二】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考取功名后,虽自己生活贫寒,但常周济穷人,买地办学。晚年,他用余财在家乡购买一千多亩良田,成立“范氏义庄”,由范氏族人共有共管,救济穷困族人和附近穷人,避免了孤儿寡母等贫困现象的发生。 【议学任务】 1.范仲淹的事迹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美德? 2.我们在学习和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