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综合素质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中国力争到2060年针对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各种方式实现全部吸收,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 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 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 2.如图是有关的实验,其中只能证明的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A. B. C. D. 3.下列对生产生活中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增雨———干冰升华吸热 B. 活性炭用于净水器———活性炭能够除异味和杀菌 C. 金刚石切割大理石———金刚石硬度大 D. 石墨烯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石墨烯导电性强 4.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学好化学知识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B.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先用手电筒做灯火试验 C. 在有明火的区域内不能喷含有酒精的消毒液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制气 C. 收集 D. 验满 6.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木材经化学品处理,剥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制成的木材海绵,可以从水中吸附油脂,这种新型海绵在容量、质量和可重复使用性方面超越了现有的所有其他海绵或吸附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木材海绵中碳原子不再运动 B. 木材海绵不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C. 木材海绵吸附油污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D. 木材海绵能够有效解决石油泄漏对世界各地的水体造成的污染 7.同济大学科研团队首次精准合成两种全新的碳分子材料———芳香性环型碳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其结构与金刚石均不同 B. 是两种新型的化合物 C.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 碳原子不是决定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8.我国学者开发了促进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催化过程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 B. 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有 C.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D. 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 9.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除去 中的少量 点燃 B 区分 和 伸入燃着的木条 C 鉴别 和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炭粉 在空气中灼烧 10.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B. 木炭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是因为碳原子最外层已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C. 盛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放入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木炭有吸附性 D. 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使人死亡,所以有毒 11.按图所示将充满的双具支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炭粉平铺于试管底部,用酒精喷灯加热氧化铜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然后将酒精喷灯移至炭粉处,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气球明显胀大,氧化铜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热氧化铜,无明显现象,说明不与氧化铜反应 B. 加热炭粉的过程中,炭粉转化成 C. 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D. 氧化铜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固体是因为炭粉还原了氧化铜 12.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可推断出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B. 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纸花2不变色,纸花1、3变红,说明能与水反应 C. 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纸花3比纸花1先变红,说明的密度比空气大 D. 实验室也可选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气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为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