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综合素质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石油不可再生,其开采和利用的部分信息如下,下列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供能方式没有利用新能源的是( ) A. 燃煤发电 B. 太阳能发电 C. 风力发电 D. 潮汐发电 3.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4.2025年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发现中毒者,迅速将其移到室外通风处 B. 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D. 厨房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5.实验室用锌和一定体积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入锌粒 B. 制取氢气 C. 氢气验纯 D. 收集氢气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6~7题。 甲醚与液化石油气相似,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6.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醚的化学式为 B.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 反应后原子个数减少 D. 该反应还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7.有关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B.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C. 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 D. 比化石燃料更环保 8.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模型图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 B. 化石能源 C. 物质转化 D. 燃烧条件 9.下面是关于蜡烛的几个小实验,其中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蜡烛的作用是充当爆炸实验的可燃物 B. 实验②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蜡烛熄灭说明烧杯内氧气耗尽 C. 实验③只能验证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D. 实验④说明火灾发生时,高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逃生时应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0.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观念:甲烷燃烧生成和,所以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 科学思维: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灭火的根本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C. 科学探究与实践:红磷在氮气中不能燃烧,说明氮气不助燃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厂要严禁烟火 11.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科研人员正致力于甲醇氢气能源体系的研究,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研究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 B. 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储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 C. 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小 D. 可以通过分解反应生成和 12.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探究氧气含量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已将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应用于电力系统。 光伏发电制氢:利用太阳能产生的余电,将水分解并转化为氢气,可以得到“绿氢”。 固态储氢:利用固体与氢气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等,可以把氢气储存起来。如镁系合金储氢原理之一是 在一定条件下与 发生反应生成。 固态氢能发电:其形式之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固态储氢装置释放的氢气注入燃料电池。氢气在燃料电池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直流电,可实现能量的转化,为我们提供“绿电”。 能源站通过氢能的制取、存储、发电、加氢一体化,实现“绿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