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3249

七年级语文上册《梅岭三章 》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24443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语文,上册,梅岭三章 ,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梅岭三章 陈毅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郭沫若 青年陈毅在北京: 一个文艺男青年决心去革命 课前导入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庾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 学习目标 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 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 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字词积累 丛莽( ) 旌旗 ( ) 阎罗( ) 悬 ( ) 应有( ) 当纸钱( ) mǎng jīng yán xuán yīng dāng 初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气势,读书感情。 翻译诗歌内容。 读出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 V ↗ ↘ V V V ··· ↗ V V V V ·· ··· ↘ ↗ ↗ ↗ ··· ↗ ↗ V V V V · ··· 一 二 三 读出意象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革命的艰辛 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一 二 三 理解小序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写成三首诗藏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 口译小序。 时间 地点 缘由 背景 小序在这组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小序不单介绍了创作此诗的时间、地点、事件的缘起,尤为重要的是介绍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是在作者“梅山被围”,面临“断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作者从容、镇定。将诗“留衣底”以明志,表明了作者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理解小序 诗歌赏析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 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第一章 回首征程 想象 至死不渝 战斗到底 现实 实写 虚写 2.“断头今日”倒装,前置强调“断头”写出身处必死的险恶处境. 4.“招”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召集起来。有声势,有号召力。“斩”写出了广大士兵和作者一样,与反对派斗争到底。有力量,有气势,沉着痛快。 “旌旗”——— 借代 部队 “阎罗”——— 借喻 人间反动头领 3. 诗歌赏析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请从修辞的角度鉴赏诗句。 第二章 想象 现实 实写 虚写 视死如归 关心革命 “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是借代的修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