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4054

5.1 水资源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日期:2025-04-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88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水资源,2课时,教案,格式,2024-2025,学年
  • cover
《水资源》第2课时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中图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水资源》的第二课时,主要探讨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教材通过图表和数据,详细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在空间上的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同时,教材还介绍了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如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此外,教材还强调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具体实例和节水标志的解读,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复杂的地理现象和数据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地图阅读技能,但在分析图表和数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水资源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较少。因此,教学中应注重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表、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 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理解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和协调的重要性。 2. 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综合思维 1. 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多种途径。 区域认知 1. 通过地图和图表,了解我国不同区域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 了解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1. 通过实地调查或模拟实验,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2. 设计一份节水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3.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难点 1. 分析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2. 理解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原理。 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实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展示一组关于水资源短缺的照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吗? (3)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水资源的基本概念。 (4)展示一张全国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5)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措施。 (6)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水资源》第二课时。 1. 观看照片和视频,思考问题。 2. 回顾上节课内容,回答教师提问。 3. 观察降水量分布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 注意力集中: 2. 积极回答: 3. 思维活跃: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活动一: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讲解 (1)展示一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 (2)提问:我国降水量的主要集中在哪个季节? (3)讲解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4)展示一张长江和黄河的径流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条河流的径流量变化规律。 (5)提问:为什么长江的径流量在夏季最大? (6)总结: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1. 观察降水量分布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观察长江和黄河的径流量变化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3. 记录笔记,理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评价任务 1. 观察仔细: 2. 分析准确: 3. 总结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