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质量的测量 1、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 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 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3、 单位换算: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106毫克 1 克=1000 毫克 感受质量的大小: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50g,成人:50Kg—60Kg,大象 6t; 一只公鸡 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 4Kg。 4、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 5、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摇摆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6、 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1)注意称量值不能超过量程(最大称量值); (2)砝码不能用手直接取,应用镊子取,称后及时放回砝码盒,以免生锈; (3)防止天平与潮湿、有腐蚀性的物体接触; (4)加砝码时要轻放轻拿。 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再称量)。 7、 托盘天平使用方法: (1)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游码归零),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右偏左调,左偏右调) (2)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一下被测物体质量后,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右盘中依次试加砝码,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退出这个最小的砝码又嫌小,这时应退出最小的砝码,再调节游 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左物右码”) (3)读数:被测物体质量=所有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 g。) (4)收好:测量完毕,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0”。 8、误差分析: (1)砝码变重(如生锈、沾染杂质),则测量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偏小; 砝码变轻(如磨损),则测量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偏大; (2)若物体错放在了右盘,则物体质量=左盘所放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刻度值。 物质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ρ=m/v (公式变形:m=ρv ; v=m/ρ) 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 3或厘米 3)。 3、水银的密度为 13.6×103千克/立方米,表示的意义是 1 立方米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 或 克/立方厘米(g/cm3) (2)两者的关系: 1 克/立方厘米=1000 千克/立方米 (1 g/cm3=1000 kg/m3) 水的密度=1×103 kg/m3=1 g/cm3 4、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物质密度的测定:根据公式ρ=m/v (2)用来辨别物质:根据公式ρ=m/v,求出密度ρ,再查密度表进行对比,确定物质。 (3)判断物体空心与实心 熔化与凝固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