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经典实验探究题提高训练 1.某兴趣小组开展“影响纸锥下落速度因素”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①制作一个纸锥:取一个圆纸片,裁去一个扇形,然后将纸片剪口粘贴成纸锥(如图甲); ②从一定高度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计时,当纸锥落到地面时,结束计时。重复三次操作,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数 下落路程/m 所用时间/s 下落速度/(m/s) 第1次 2 1.55 1.29 第2次 2 1.58 1.27 第3次 2 1.55 1.29 ③另取一个大小相同的圆纸片,裁去一个更大的扇形,按同样方法粘贴制成纸锥(右图乙),重复步骤②的操作。 (1)步骤②中,该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 (2)该实验研究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是 。 (3)实验中有同学认为,方案设计中没有控制两个纸锥的质量相同,原因是 。 2. 小乐在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滑块放置在滑槽上,其左侧与0刻度对齐;滑块左侧正上方O点处悬挂一单摆,单摆用无弹性的细绳和实心铁球制成,单摆自由下垂时,实心铁球刚好接触滑块左侧的中心位置。小乐利用该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①将实心铁球移至a点处静止释放,撞击滑块后,记录滑块在滑槽上移动的距离为s1;②____,将实心铁球移至b点处静止释放,撞击滑块后,记录滑块在滑槽上移动的距离为s2; ③换一等体积的实心铝球(ρ积>ρ值),将实心铝球移至a点处静止释放,撞击放回原处的滑块后,记录滑块在滑槽上移动的距离为s3; (1) 补全②中操作。 。 (2)对比①和③,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3)若测得s1>s2,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4)上述实验操作结束后,小乐在滑槽上分别紧贴上棉布和毛巾,都将实心铁球移至a点处静止释放,撞击放回原处的滑块后,记录滑块在滑槽上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4和 s5;发现 若三次实验操作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W1、W4、W5,则W1、W4、W5的大小关系是 (用关系式表示)。 3.小明利用天平、量筒、烧杯和电子秤等器材测量铁块、盐水和鸭蛋的密度. (1)在测量铁块的质量前,发现无论怎样都不能将天平调节平衡.于是他向右盘放入了一颗小石子,终于使天平平衡.在测量过程中,当右盘放砝码时,天平刚好平衡,则此铁块的实际质量是 . (2)测量盐水密度时,有以下四个量; ①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烧杯内有残留),测出盐水体积; ③……; ④算出盐水密度,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步骤③的操作是 (选填“直接”或“擦干残留盐水后”)测量烧杯质量. (3)测量鸭蛋密度的步骤如图甲、乙、丙、丁所示: 图中电子秤显示的四个数据,若没有“”这个数据,能否求出鸭蛋的密度 请在横线上作答,要求:①若能,请写出分析计算过程;②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 . 4.人们常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小金认为等质量条件下,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金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液化),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标记为B,摇匀后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仅凭“t2高于t1”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持小金的观点,因为 ; (2)小金的补充步骤如下,请帮他补充完整: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水至与液面A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