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5506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26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20课,曹刿论战
  • cover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   )  又何间焉(   ) 未孚(   )  夫战(   )   玉帛(   ) 旗靡(   ) 登轼(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 (5)小惠未遍 (6)牺牲玉帛 (7)弗敢加也 (8)必以信 (9)小信未孚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B.战则请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C.何以战 可以一战 D.小信未孚 必以信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1)神弗福也(              ) (2)一鼓作气(              ) 5.辨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3)一鼓作气,再而衰 古义: 今义: 6.文学常识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 》,记叙了我国历史上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塑造了 和 两个人物形象。 (2).《左传》,即《 》,又称《 》,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该书与《 》《 》合称为“春秋三传”。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_____ 8、名句默写 (1) , ,必以信。 (2).夫战,勇气也。 , , 。彼竭我盈,故克之。 (3). , ,故逐之。 (4).《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的句子是:“ , , 。” (5).《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1]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何间焉    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    ④故克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 12.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 13、阅读本文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 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 15.阅读课文,请分别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曹刿:_____ 鲁庄公: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战于泓②之阳,楚人济③泓而来,有司④曰:“请迨⑤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⑥。有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