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程标准】 了解明中期政治腐败和张居正改革,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和满族入主中原。 素养目标 1.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等史事,能够认识这些史事的因果联系,了解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过程。 2.分析张居正改革对促进明清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3.分析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而能够联系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认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目录 一、力挽狂澜—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二、螳螂捕蝉—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三、黄雀在后—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四、再造河山—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政治腐败的表现、影响、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影响 一、力挽狂澜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 —《七下历史相关史事》 起先万历赫然震怒,可是他领悟到,惩罚向他攻击的人,只能使他隧其他净谏者心目中成了大众英雄,于是他也采取消极抵制的办他将各项呈奏搁置不批,重要的官位出缺他也不补,同时住在深宫内,停止了各项仪节,不在公众之前露面。当他向臣下罢工,使百官缺少绝对仲裁的权威时,皇帝已不能加于他们头上更大的灾害。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任务一: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影响。 ①皇帝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表现: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影响: ①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 ②皇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侵占民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代《流民图》 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1)时间: (2)措施: (3)作用: (4)结果: ①清丈田亩,实行“一条鞭法”。 ②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万历初年 ①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②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顾宪成撰写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书院以此为宗旨。他们针砭时弊,提倡“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体现了士人的责任和担当。” 当堂达标 1、明朝后期,山西全省上好的田地,几乎全为宗室所占。顾炎武曾说,江南“有田者什 为人佃作者十九”。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刑罚残酷暴虐 B.苛捐杂税繁重 C.农民赋税沉重 D.土地兼并严重 2.明嘉靖一朝每年的财政亏空多者近400万两,少者也有百余万两。隆庆元年 (1567),太仓仅存银 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 135 万两、边饷银 236 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宦官结党营私 B.财政危机严重 C.自然灾害频发 D.边疆危机加重 3.万历年间,明朝政府向全国推行了新的赋税规定--合并田赋和徭役,将徭役按比例 摊人田赋,将田赋折成银两进行征收。这一举措( ) A.造成了朝政混乱 B.消除了社会矛盾 C.增加了政府税收 D.导致了政治腐败 4.明末以顾宪成为首领的“东林党”人针砭时弊,发出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心”的号召,激励了当时乃至后世的无数知识分子“实学以救世”。材料体现出() A.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B.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 C.明朝官员廉洁奉公 D.教育家具有奉献精神 D B C A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起义的背景、过程、结果 二、螳螂捕蝉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万历时代还发生一些事没有被人察觉。白银由海外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