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5787

专题4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配合物的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4-20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19694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专题,必修,选择性,2019,苏教版
    第二课时 配合物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从微观角度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了解配合物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配合物的形成对性质的影响 1.颜色的改变 当简单离子形成配离子时其性质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颜色发生变化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配离子是否生成。如Fe3+与SCN-在溶液中可生成配位数为1~6的铁的硫氰酸根配离子(_____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nSCN-===[Fe(SCN)n](3-n)+。 2.溶解度的改变 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可以依次溶解于过量的 Cl-、Br-、I-、CN-和氨中,形成可溶性的配合物。如难溶的AgCl可溶于过量的浓盐酸,形成配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HCl(浓)===[AgCl2]-+H+。 3.生成配合物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改变 氢氟酸是一种弱酸,若通入BF3或SiF4气体,由于生成了HBF4、H2SiF6而使溶液成为强酸溶液。配位体与中心原子配合后,可以使其碱性增强,如Cu(OH)2+4NH3===[Cu(NH3)4]2++2OH-,碱性_____。 4.稳定性的改变 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_____,配合物越稳定。例如,血红素中的Fe2+与CO分子形成的配位键比Fe2+与O2分子形成的配位键_____,因此血红素中的Fe2+与CO分子结合后,就很难再与_____分子结合,血红素失去输送_____的功能,从而导致人体CO中毒。 1.下列叙述与形成配合物无关的是(  ) A.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B.向Cu与Cl2反应后的集气瓶中加少量水,溶液呈绿色,再加水,溶液呈蓝色 C.Cu与浓HNO3反应后,溶液呈绿色;Cu与稀HNO3反应后,溶液呈蓝色 D.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2.往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3·H2O,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深蓝色溶液,再加入乙醇后,析出深蓝色晶体。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析出的深蓝色晶体化学式为[Cu(NH3)4]SO4·H2O B.加乙醇的作用是减小“溶剂”的极性,降低溶质的溶解度 C.加入氨水的过程中Cu2+的浓度不断减小 D.配离子[Cu(H2O)4]2+稳定性大于[Cu(NH3)4]2+ 【题后归纳】 配合物与配位键的稳定性 (1)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原子(或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体的性质有关。 (2)配位键的稳定性 ①电子对给予体形成配位键的能力:NH3>H2O。 ②接受体形成配位键的能力:H+>过渡金属>主族金属。 ③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如稳定性:Cu2+←OH-<Cu2+←NH3<H+←NH3。二、配合物的应用 互动探究 生命体内的各种代谢作用、能量的转换,以及O2的输送,也与金属配合物有密切关系。以Mg2+为中心的复杂配合物叶绿素,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将CO2、H2O合成为复杂的糖类,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加以贮存供生命之需。使血液呈红色的血红素结构是以Fe2+为中心的复杂配合物,它与有机大分子球蛋白结合成一种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具有鲜红的颜色。而血红蛋白本身是蓝色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动脉血呈鲜红色(含氧量高),而静脉血则带蓝色(含氧量低)。 【问题讨论】 1.检验Fe3+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_____  _____  _____  2.为什么Au不能溶于浓HNO3、浓HCl和浓H2SO4,但可溶于王水? _____  _____  _____  3.为什么工业水进入锅炉前都要用三聚磷酸钠处理? _____  _____  _____  4.冶炼金的废水不能任意排放,排放前必须处理。为什么? _____  _____  _____  【探究归纳】 1.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湿法冶金:可以用配合物的溶液直接从矿石中把金属浸取出来,再用适当的还原剂还原成金属单质。 (2)分离和提纯:由于制备高纯物质的需要,对于那些性质相近的稀有金属,常利用生成配合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