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6771

3.2.1 分子晶体 课件 (共16张PPT)

日期:2025-04-2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5787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3.2.1,分子,晶体,课件,1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 第1课时 分子晶体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分子晶体 晶体的分类 晶体可简单地分为分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四种类型。 另外,还存在许多过渡晶体和混合型晶体。 分子晶体 共价晶体 离子晶体 金属晶体 干冰晶体 金刚石晶体 氯化钠晶体 铜晶体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 基本概念 1. 定义 只含分子的晶体 2. 构成微粒:分子 分子间:分子间作用力(或氢键) 分子内原子间: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 3、存在的作用力: 4、物理性质特点: ①、一般熔沸点较低; ④、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分子的极性相关———相似相溶 ②、硬度较小 ③、一般不导电,熔融状态也不导电,部分溶于水导电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 常见类别 ①、所有非金属氢化物 ④、部分非金属单质 ⑤、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②、几乎所有酸 ③、绝大多数有机物 H2O、NH3、CH4 HNO3、H2SO4、H3PO4、H2SiO3 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F2 、Cl2 、Br2 、I2 、O2、N2、白磷(P4)、硫(S8) CO2、P4O10、SO2、SO3 金刚石(C)不是分子晶体 SiO2不是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思考1 如何判断分子晶体? 方法一:依据物质类别 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几乎所有酸、绝大多数有机物、 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方法二:依据组成晶体的微粒与作用力 组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 粒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 方法三:依据物理性质特点 硬度小,熔、沸点低, 在熔融状态或固态时均不导电。 分子晶体 思考2 如何比较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 【核心思路】 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影响 ①、组成和结构相似(不含氢键):比较相对分子质量(M) M越大 → 范德华力越强 → 熔、沸点越高 ②、组成和结构不相似(但M相近):比较分子极性 分子极性越大 → 熔、沸点越高 ③、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含有N、O、F):氢键显著提高沸点 形成分子间氢键 → 熔、沸点升高 分子晶体 思考2 如何比较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比较支链数量 支链越多 → 熔、沸点越低 ⑤、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比较C原子数 一般规律: C原子数越多 → 熔沸点越高 【例1】正误判断 (1)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在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2)分子晶体熔化时一定破坏范德华力,有些分子晶体还会破坏氢键 (3)分子晶体熔化或溶于水均不导电 (4)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 分子晶体 √ × × × 分子晶体 典型分子晶体① 干冰(CO2)晶胞 若分子间作用力只有范德华力, 则分子晶体有分子密堆积特征(顶点+面心) ①、每个晶胞中有4个CO2分子,12个原子 ②、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离紧邻的CO2分子数为12 分子晶体 典型分子晶体② 冰(H2O)晶胞 若分子间不仅存在范德华力,还存在氢键 由于氢键具有方向性,分子为非密堆积 (这种堆积方式,分子周围的空间利用率不高) 例如: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 分子晶体 总结归纳 分子密堆积 分子非密堆积 微粒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和氢键 空间 特点 通常每个分子周围 有12个紧邻的分子 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数 小于12个,空间利用率不高 举例 C60、干冰、I2、O2 HF、NH3、冰 分子晶体 思考3 干冰和冰的外观相似、硬度也和冰相近, 为什么干冰的熔点比冰的低得多,在常温下就可以升华,且密度比冰的高? 干冰中的CO2之间只存在范德华力,冰中水分子间还存在大量的氢键, 所以干冰的熔点低于冰 干冰中分子采取密堆积形式排列,空隙小; 冰中分子采取非密堆积形式排列,导致冰中水分子间存在大量空隙, 因此同条件下,冰的体积比干冰的体积大,而CO2的相对质量比H2O的相对质量大,所以,干冰的密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