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7309

7.文学文化常识-【2025高频考点】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全国版)(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44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二轮,答案,全国,专题,复习,语文
  • cover
7.文学文化常识-【2025高频考点】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全国版)含答案解析 1.根据课文默写。 ①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十二章》) ② ,悠悠我心。(《子衿》)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⑥面对人生的风雨,我们要“任由雨骤风狂,依然放声吟咏,从容慢行”,就如苏轼《定风波》中“ , ”一样。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一水护田将绿绕,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3)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 ? 。”是诗人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3.按课文原文填空。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论语》中的“三人行,(1) ”告诉我们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木兰诗》中的“(2) ,(3) 。”以比喻作结,巧妙的告诉我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4) ,江春入旧年”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我们以启迪和力量;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5) ,西北望,射天狼”来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给我们以激励和鼓舞。《三峡》的(6)“ ,(7) 。”在作者对三峡春冬景象的综合描述和赞美中,我们感受到了三峡之美。 4.小语在参加“我爱这土地”主题系列活动后,写了一段动情的感言,请你帮他把其中的诗歌内容补充完整。 我深爱着足下的这片土地! 我陶醉于这片土地的美。它是西北边塞“忽如一夜春风来,① ”的奇丽风景,它是夏夜乡村“② ,听取蛙声一片”田园风光。 我愿化作王维笔下“③ ,④ ”中的一缕炊烟,永远守望着这片土地;更愿如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⑤ ”,将一片赤子之心深深埋进这方热土。 正如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所言:“⑥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古诗文默写 “变”是宇宙的永恒法则,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哲思。古诗文中有顺应规律,蓄力生长的自然之变,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1) , 。”以昼夜交替、新旧时序之变,暗含新旧更迭的必然性;陆游《游山西村》中的“(2) , 。”以风景转移、心绪感触之变,描绘困境与转机的辩证关系。有直面挑战,淬炼心志的人生之变,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3) 。”的豪迈之笔,表现人生起伏之变中的不屈风骨。有以史为鉴,开拓格局的历史之变,如杜牧《赤壁》中“(4) , 。”以假设之笔探讨历史的偶然性,表现朝代兴衰之变,寄托对现实的反思。 6.在陕北,红色寻根之旅已蔚然成风。下面是秦秦准备发布的朋友圈文案,请你帮她将其中引用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国难当头,曹刿在(1)“ , ”(《曹刿论战》)的认知下挺身而出,主动请见,体现了一个臣民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春望》中的(2)“ , ”让我们看到了杜甫忧国念家的憔悴形象;文天祥《过零丁洋》(3)“ , ”运用比喻修辞,将国事衰微、个人命运坎坷紧密联系在一起;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4) ”是将士忘身报国的决心;“受任于败军之际,(5) ”(《出师表》)是诸葛亮临危的使命担当。 7.默写。 (1)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