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8591

9《木兰诗》课件(共44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4489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木兰诗,课件,4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9.木兰诗 北朝民歌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文学常识 何为“乐府诗”?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 乐府诗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乐府最初是掌管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后来经历代演变,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花木兰本名穆兰,穆是鲜卑人的姓,是北朝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旋而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辞官回乡。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并立碑塑像,流芳千古。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人物简介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zhù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yān jì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zhuó bàng 军帖 tiě 霍霍 huò 十二转 zhuǎn 读准字音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叹息声响了又响,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息声。 又 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只 对着 //写木兰的叹息声。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疏通文意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想 思念 军中的文告 征兵的名册 父亲 买 突出 征兵范围广,涉及千家万户 //交代木兰叹息的原因,表明她愿意替父从军 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到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卷卷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去征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互文 (木兰)跑遍东西南北的集市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早晨 辞别 离开 晚上 呼唤 水流声 早晨 胡人的战马 //(1-3)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木兰)跑遍东西南北的集市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晨辞别父母离开家,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见黄河哗啦啦的水流声。早晨辞别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叫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战事 夸张 对偶 互文 表现征途遥远、行军速度之快以及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 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战地夜景,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 概述战争持久,战斗激烈悲壮,衬托木兰英勇善战。 英姿矫健 生活艰苦 战争残酷 //木兰艰辛的征战生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