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孔乙己》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②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让我们看到这一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③他好吃懒做,胡子乱蓬蓬,脸上常带伤疤,(kuò chuò)时来酒店便会 (掏 付 排 拿)出九文大钱,要一(dié)茴香豆,温两碗酒;他最落魄时,双腿被打折,用手“走”来,被取笑时,却说是跌断的。④他是一位在科举制度下落败的迂腐可笑的知识分子,鲁迅用“孔乙己”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主人公的名字,既是对人物性格的嘲弄,又是对封建社会的蔑视和讽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一(dié) (kuò chuò)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打折( ) 跌断( ) (3)语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你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病句:第 (填序号)句,有 的语病。 修改意见: 。 (4)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语段横线处。 (5)找出第④句画波浪线句子的定语部分。 2.下面的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中的闰土,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形象。 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琐记》《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和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3.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标示引文中内容的省略 B.标示欲言又止,断断续续 C.标示余意未尽 D.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不屑置辩道:“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 B.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 C.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本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5.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下面句后括号内对该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B.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