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教学质量 检测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6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下图文本框中摘录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若干诗句。这些诗句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以民为本B.家国情怀C.自强不息D.天下为公 2.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B.中西交往频繁 C.中华帝国的强大D.新航路的开辟 3.唐代,藏人自称bodchen-po。当时活跃于东西草原以及沙漠绿洲贸易道上的粟特人将bod chen-po翻译成粟特语,于是就有了tuput的读音。唐宋汉地社会对藏人和藏地的称呼,正源于粟特人的音译“吐蕃”。这说明当时 A.商贸促进文化交流B.丝绸之路商业繁盛 C.大唐文化领先世界D.对外政策开明包容 4.在13世纪,伴随着蒙古西征,沉寂了数百年的从意大利通往中国的贸易通道重新变得畅通且安全。此后,西欧国王、教会为了商税利益纷纷支持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并且为迁入城市的新市民提供庇护。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A.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B.给欧洲等地带来了灾难 C.加速了西欧社会变动D.迫使西欧加强海上探险5. 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传教士介绍的光学知识和望远镜曾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该现象表明 A.新航路开辟推动中西物质文化交流B.中国传统古典科技遭受到巨大冲击 C.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因素大大增加D.西学传入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 6.据1870年统计,在爱达荷,华工在6579名矿工中占58.5%,达3853人;在俄勒冈,华工在3965名矿工中占61.2%,达2428人。在华盛顿、爱达荷和蒙大拿各州,约有1.5万名华工为北太平洋铁路线铺轨。在加利福尼亚的农场工人中,华工1870年占1/10,1880年占1/3,1884年占1/2。这说明 A.华工助推了近代美国西部经济发展B.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C.工业革命使美洲劳动力实现多元化D.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 7.一战后,中国社会流行“劳工神圣”“劳动神圣”话题,如陈独秀把劳动神圣等视为一种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且从1919到1921年,《新青年》发表过140多篇报道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和探讨劳动合理性、必要性的文章。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 C.民族工业迎来发展春天D.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 8. 图1、图2为1979年拍摄的动画片《哪吒闹海》的剧照,影片参考了敦煌、永乐宫的壁画和民间年 画、版画的有用素材,采用装饰风格,简练的线条,配以民间画常用的青、绿、红、白、黑等色彩。该作品 A.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B.满足了民众精神文化的诉求 C.体现了艺术创作民族化取向D.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特点 9.如表是安徽省金寨县的革命文物汇总表。这些革命文物 种类及数量 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 故居、遗址、会址、旧址、纪念碑、烈士陵墓、烈士墓园、烈士墓群、殉难处、博物馆、纪念塔、纪念堂、纪念园、陈列室、陈列馆、标语、革命壁画 合计 国保革命文物2处(8个点)省保革命文物9处(35个点) 市保革命文物12处(15个点)县保革命文物192处(201个点) A.体现出文物保护的时效性B.彰显了红色文化的传承性 C.呈现了文物保护的紧迫性D.维护了典藏行为的合法性 10.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主要是引进国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