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9077

【新教材】教科版10.2 认识浮力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5865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新教材,教材,教科,10.2,认识,浮力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2 认识浮力 教学设计 课题 10.2 认识浮力 单元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材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的第二节,主要介绍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测量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浮力,为后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浮力是如何在流体中作用于物体的,以及它与物体的重量和流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测量浮力,例如通过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流体中的表观失重来确定浮力的大小。通过这些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浮力的物理本质,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解释为什么船能够在水面上漂浮,或者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2022新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知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经过分析,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浮力,明确浮力的施力物体、方向;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能运用称重法计算浮力。科学思维:1.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物体受力情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提升抽象思维能力。科学探究:1.经历感受浮力、探究浮力产生原因等实验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2.学会设计简单实验来测量浮力。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2.认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对物体在水或其他液体中浮起或沉下的现象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和体验,然而,他们对于浮力这一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以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却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认知发展阶段,即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更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在这个阶段,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例如浮力的原理,就需要借助于具体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直观的现象来辅助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物理现象,而且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来亲身体验和探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背后的科学原理。 重点 1.浮力的概念;2.浮力产生的原因;3.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难点 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材料准备 弹簧测力计、铝块、石块、木块、乒乓球、水槽、水、细线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图片,例如宏伟的航空母舰在蔚蓝海面上悠然漂浮、孔明灯在夜空中缓缓上升、以及鸡蛋在盐水溶液中轻松漂浮的场景,我们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些不同的物体能够在流体中实现漂浮呢?这样的视觉材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物体漂浮背后的科学原理。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产生对浮力现象的好奇。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1. 什么是浮力: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浮力的存在。首先,让学生尝试将木块和乒乓球按入水中,他们将会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接着,让学生将铁块和石块从水中托出,他们会发现这些物体变得比在空气中时更加沉重,这是因为浮力在水中帮助减轻了它们的重量。最后,用一根细线将木块轻轻拉入水中,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