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 苏教版●X一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形形色色的动物》是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个重要单元,旨在通过观察与描述不同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课内容涵盖了动物的多样性、基本特征分类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为学生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打下基础。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实例和简单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培养其观察力和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欲望,但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对动物有基本的认识,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缺乏系统的分类和特征识别能力。因此,教学应注重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游戏、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 核心素养分析 1. 科学精神与实践:通过观察、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思维,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2. 信息意识: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课本、图片、视频),并能简单整理和分析。 3. 社会责任:理解动物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别并描述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理解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简单分类,理解分类的依据。 教具准备 动物图片卡(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昆虫等)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视频、图片、分类图表) 动物模型或手偶 分类表格 学生记录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动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观看视频,积极举手回答,分享自己对动物的初步认识。 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动物多样性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1. 活动一:动物大搜索分发动物图片卡,要求学生分组寻找并讨论每张图片上的动物特征。 2. 活动二:我是分类小专家 介绍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按生活环境、呼吸方式等),并展示分类表格。 3. 活动三:动物模仿秀选取几种典型动物,示范其典型动作或叫声。 4. 活动四:动物与我们的生活 讲述几个动物帮助人类的故事(如导盲犬、蜜蜂采蜜)。 小组合作,记录动物特征,准备分享。 根据所学,将动物图片卡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 模仿所选动物,全班猜测模仿的是哪种动物。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动物与人类的故事或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初步了解动物特征。 加深理解动物分类原则,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身体语言加深对动物特征的理解,增强课堂趣味性。 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课堂练习 1. 鱼类都是用鳃呼吸的。(√) 2. 所有的鸟都会飞。(×) 3. 昆虫都有六条腿。(√) 4. 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如鸭嘴兽是卵生) 5. 大象是食肉动物。(×,是草食性动物) 举手回答,相互纠正错误。 检验学习成果,巩固动物特征知识。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形形色色的动物 一、动物多样性 二、动物特征分类 哺乳动物 鸟类 鱼类 昆虫 三、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高。通过直观的材料和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分类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对分类依据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时间分配上,探究活动时间略显紧张,影响了学生的深入讨论。 教学建议: 加强对分类依据的讲解和练习,可以通过更多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合理调整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特别是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其特征,作为下次课的分享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