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探究问题 1.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2.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认识封君封臣制度与庄园与农奴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时空观念】理清拜占庭帝国和俄国发展的基本历程;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了解城市居民构成、城市自治方式、城市自治 的影响;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把握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家国情怀】感悟中世纪欧洲文明的多元化,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课标要求 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 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古时期的 西欧文明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古时期的 东欧文明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经济: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俄罗斯的发展 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帝国 思想: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政治:王权加强,议会兴起 经济: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思想: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①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封君 封臣 土地与保护 效忠、服兵役 封君授予封臣土地; 封臣领取土地并效忠封君 1. 条件: (一)社会秩序的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 2.内容: 一、中古西欧封建社会———黑暗”时代 (1)以土地为纽带; (2)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3)依次互为主臣关系 (4)契约,双向权力义务 (5)没有形成中央集权, 易导致分裂割据。 3.特点: (1)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2)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4.影响: 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比较项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异 社会性质 时间 纽带 统治方式 同 公元5-15世纪 公元前11-8世纪(BC1046-BC771)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以血缘为纽带,靠宗法制维系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各级封建主不可越级统治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1.都是有条件的分封: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 2.目的相同:维护统治; 结果相似:都造成割据 3.分封内容都是土地; 4.都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庄园性质 内容 土地分配 领主自营地 农民份地 阶级关系 农奴 自由农民 领主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 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或没有土地,租佃领主土地耕种,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 领主或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庄园内农奴劳动的场景 一、中古西欧封建社会———黑暗”时代 (二)社会秩序的经济基础:庄园制度和农奴制度 领主城堡 教堂 领主自营地 公共草地 自由农份地 马厩 谷仓 农奴份地 材料1: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2:(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