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黄河颂》 光未然 恢宏雄壮,惊涛骇浪, 洪波涌起,怒吼奔腾 黄河 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冼星海谱曲后,这部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共八个乐章 ①黄河船夫曲 ②黄河颂 ③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黄水谣 ⑤河边对口曲 ⑥黄河怨 ⑦保卫黄河 ⑧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作品通过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该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创作特点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11月1日出生于湖北光化县(现老河口市),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他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创作了《五月的鲜花》《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光未然担任《文艺报》等刊物主编,著有《张光年文论选》等。2002年1月28日,光未然在北京逝世。 作者简介 课题 黄河 颂 黄河:写作对象 颂: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在国家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朗诵词部分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朗诵词部分 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歌词部分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歌词部分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身边扮演! 转入“颂”。直抒胸臆。 歌词部分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歌词部分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水流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整体感知。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黄河颂》主要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使得诗歌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和炽热的情感。例如,诗人通过描述对黄河的热爱,直接表达了对黄河的赞颂之情:“啊!黄河!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种直接的抒情方式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和动人,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 课文精讲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把这里的“ 望”改成“看”好不好? 问题探究1."望黄河滚滚"中的"望"换成"看"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望"表示向远处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