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2091

4.1探索地球表面 第2课时(课件 26张PPT+练习+解析)

日期:2025-04-1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331889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探索,地球,表面,2课时,课件,26张
    (课件网) 第一节 探索地球表面 第二课时 回顾 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 地球外部的圈层有哪些? 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地势有哪些类型? 平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地球 我们已经学过了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现在我们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起来 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 这样的曲线,我们称作:等高线 地球 我们已经学过了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用一条条等高线,来表示地面的起伏和海拔状况的地图,我们称作:等高线地形图 而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我们称作:等高距。 地球 等高线的特点: 1.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2.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3.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海拔,单位为米。 地球 等高线的特点: 4.一般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 5.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6.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除了峭壁外,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相交。 地球 认识了等高线后 ,我们再来看看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山体部位的表示方法: 1.山顶: 用“▲”表示,等高线由外向内增高。 山顶 地球 认识了等高线后 ,我们再来看看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山体部位的表示方法: 2.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地球 认识了等高线后 ,我们再来看看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山体部位的表示方法: 3.峭壁(陡崖): 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用“┯┯┯ ”表示。 地球 认识了等高线后 ,我们再来看看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山体部位的表示方法: 4.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地球 认识了等高线后 ,我们再来看看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山体部位的表示方法: 5.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地球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地形的变化 为什么会形成山脉和丘陵呢? 因为地壳一直在变动。 地壳变动特点: 1.自地壳形成以来,结构和形态就在不断的变化。 2.地壳变动有时很剧烈、迅速,有时则十分的缓慢,难以察觉。 地球 地壳变动的形式: 1.水平运动: 水平岩层在内部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或者断裂,这是山脉和谷地形成的重要原因。 地球 地壳变动的形式: 2.升降运动: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隆起或凹陷,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地球 地壳变动的证据: 1.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2.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 地球 地壳变动的证据: 3.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地球 地形变化的原因: 主要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内力作用: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巨大的能量。 能量来源: 地壳变动、火山、地震等。 表现形式: 改变地表形态,形成高山、高原、盆地等,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作用结果: 地球 地形变化的原因: 主要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 主要来自太阳能。 能量来源: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 表现形式: 对地形影响缓慢而持久,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作用结果: 地球 不同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1.流水作用: 溶洞形成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地球 不同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风力作用: 风蚀蘑菇 沙漠和沙丘 地球 不同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3.冰川作用: 角峰 冰斗谷 地球 不同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4.生物作用: 珊瑚礁 练习 A 1.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的“女王头”,作为台湾旅游业的—张名片,至今已有四千年。如图是“女王头”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有专家推测其恐在5到10年内“断颈”。改变“女王头”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A.风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 练习 D 2.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练习 C 3.如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地气温较a地高 B.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