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68年 明朝建立 1405年 郑和首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1069年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 清军入关,开始建立全国性政权 第 三 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时空坐标 1757年 广州一口通商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义 务 教 育 七年级·下 2025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义 务 教 育 七年级·下 2025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1.通过对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矛盾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能够认识到历史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这段历史,了解到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家国情怀) 任务学习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相关史事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研读 相关史事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政治日益腐败。 表现为皇帝昏庸和宦官专权。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顾宪成等人的“东林党” VS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朝末年的党派斗争从明神宗万历中期开始持续了五十多年,一直到南明王朝灭亡。主要有以浙党为首的五党集团和东林党之争、东林党与阉党之争。这些党派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造成明朝末年风雨飘摇的局面。 ———尹鑫、刘军民 《明朝晚期的党派斗争》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地,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 材料研读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二: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忧。 ———《明清史料》 ①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盘剥百姓。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兼并土地,侵占民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阅读材料并思考政治腐败对社会动荡有何影响?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明代中后期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 皇帝昏庸 宦官专权 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农民流离失所。 明朝末年 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赋税苛重; 连年灾荒,饥民遍野;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明末农民起义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改革内容 【教材研读】阅读课本,尝试概括和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 具体表现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