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3395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视频)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41872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课,北宋,政治,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北宋的政治 ◆知道北宋建立的基本史实;列举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第8课 ●陈桥兵变是怎样一回事? ●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北宋建立后,对割据政权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一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赵匡胤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结合视频,了解陈桥兵变,梳理北宋建立的概况。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典 故: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东京) 陈桥兵变 “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分裂的局面 怎么结束? ◆结合地图,说说北宋灭各政权体现的战略方针。 1 2 3 4 5 6 7 8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历史意义: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局部统一 唐朝疆域 北宋疆域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并未统一全国)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前蜀 王 建 西川节度使 闽 王审知 武威节度使 南汉 刘 隐 静海军节度使 武将,藩镇割据 后周将领,陈桥兵变 历史教训:防止武将专权、政权动荡,要崇文抑武,强化中央集权 五代十国的前车之鉴 我也是武将出身,该如何避免历史重演和王朝短命?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 中央集权的加强 1.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课后活动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1.背景: 阅读教材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夺其权:“权”指行政权; 制钱谷:“钱”指地方财权; 收精兵:“兵”指兵权; + + 加强中央集权 思考:赵普给他提出了怎样的方案? 材料一: ①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材料二:枢密(院)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百三十年无兵变也。 ———《宋名臣奏议》 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统调分离); 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2.措施: ⑴军事上:收精兵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材料三: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定期换防),不使常在一处。”—《续资治通鉴长编》 2.措施 ⑵政治上:夺其权 在中央: 在地方: ①派文臣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②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派文官 设通判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增设多职(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利。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府三司制 2.措施 ⑶经济上:制钱谷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转运使,将全国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措施: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 ↑ ↑ → → → → → → → 安抚司 转运司 提点刑狱司 提举常平司 知州(或知府) 通判 知县(或县令)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具体表现: 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⑷.文化上: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①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