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上古史 中古史 世界古代史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中世纪)(476-15世纪) 何为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第三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1.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即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 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新趋势,即城市兴起和王权加强; 3. 通过对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比较,认识中古时期欧洲文明的多元特征。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史称“查理曼帝国” 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雏形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封君封臣制度: 基本特征: 庄园和农奴制度 1.原因: 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内容: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 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查理·马特改革) 政治: 经济: 思想: 封君封臣制度 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封君: 封臣: 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以土地封赐 纽带: 封君 封臣 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 提供土地与保护 3.权利与义务: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封君封臣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议,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上卷 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 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性 4.特点: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缔结封君封臣仪式 附庸就是封臣,领主就是封君。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 封臣只承认直接给自己封地的人为封君,与自己封君的封君则没有臣属关系;每个封君只可以管辖自己的封臣,无权管辖自己封臣的封臣。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封君封臣制度: 5.影响: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对比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欧的封建制 相同点 不同点 西周的分封制 西欧的封建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合作探究 权力和义务交织,等级森严 纽带:血缘关系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纽带:土地封赐 封君不可越级统领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庄园与农奴制度: 1.庄园的含义: 西欧封建主凭借土地占有及超经济强制等权力形成的剥削农民的经济实体 庄园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领主自营地 农民份地 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自由农 农奴 自由人、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非自由人、固着于土地、自备工具服劳役、向领主交税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庄园与农奴制度: 2.庄园的特点: 材料1: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