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3524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30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格式,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历史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基本史实,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认识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与发展并存的时代,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规律。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一课,处于奴隶制王朝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 ——— 春秋时期。教材从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三个方面,展现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动荡与变化。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势力崛起;军事和政治格局上,诸侯为争夺霸权展开激烈角逐。这些内容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春秋时期独特的历史画面,为学生理解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和规律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 目标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在《春秋争霸形势图》上,准确指出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地理位置,梳理春秋争霸的大致过程和重要战役发生的地点与时间,构建起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时空框架。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各类史料,如文献记载、考古发现等,获取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相关信息,学会用可靠的史料论证历史观点,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和能力。 历史解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春秋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格局变化、诸侯争霸等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作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学生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家国情怀:通过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中各国兴衰历程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如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及表现。 春秋争霸的过程及主要霸主,如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如何引发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变化。 辩证分析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春秋时期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史实和概念。 史料分析法:展示丰富多样的史料,如《诗经》中关于农业生产的记载、考古出土的铁制农具图片、《左传》中关于诸侯争霸的描述等,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等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地图演示法:运用《春秋争霸形势图》,直观展示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变迁、争霸战争的行军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更好地理解春秋争霸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呈现春秋时期的历史场景、文物古迹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春秋时期历史故事的短视频,如 “曹刿论战”“管仲拜相” 等,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从刚才的视频中,大家感受到了春秋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二)新知探究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8 分钟) 展示考古出土的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