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0.阿长与《山海经》 她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但却给少年鲁迅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在少年鲁迅的眼中,有着种种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却又有着别人不具有的“伟大的神力”。鲁迅没有给自己的生母作传,却专门给她写了一篇文章,她就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 1 文学常识 自学互研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卷网-2005年版)。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被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即写于这一动荡时期,本文是其中第二篇。 阿长 阿长(?———1899),后来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故。” 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雕塑 《山海经》: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相关介绍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刑 天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这段传说的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古时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斗的历史。 帝江 南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 西山经》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霹雳( )( ) 孤孀( ) 震悚( ) 絮说( ) 烦琐( ) suǒ xù sǒng shuāng (1)字音 惧惮( )( ) 渴慕( ) 憎恶( )( ) pī jù zēng 2 生难字词 mù 哀悼( ) 粗拙( ) 诘问( ) 疮疤( )( ) lì dàn wù dào zhuō jié chuāng bā (2)词义 辟头: 开头。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震悚: 繁杂琐碎。 烦琐: 絮絮叨叨地说。 絮说: 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比喻疼处、短处和隐私。 疮疤: 追问,责问。 诘问: 非常思慕。 渴慕: 懒散而不习惯于受约束。 疏懒: 寡妇。 孤孀: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自由诵读,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1.指导朗读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详写买《山海经》一事,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略 详 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对长妈妈不好的习惯,作者最先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