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皇帝 在位时间 庙号 年号 朱元璋 (1368-1398) 明太祖 洪武 朱允炆 (1398-1402) 建文帝 建文 朱棣 (1402-1424) 明成祖 永乐 朱高炽 (1424-1425) 明仁宗 洪熙 朱瞻基 (1425-1435) 明宣宗 宣德 朱祁镇 (1435-1449,1457-1464) 明英宗 正统、天顺 朱祁钰 (1449-1457) 明代宗 景泰 朱见深 (1465-1487) 明宪宗 成化 朱祐樘 (1487-1505) 明孝宗 弘治 朱厚照 (1505-1521) 明武宗 正德 朱厚熜 (1521-1567) 明世宗 嘉靖 朱载坖 (1567-1572) 明穆宗 隆庆 朱翊钧 (1572-1620) 明神宗 万历 朱常洛 (1620) 明光宗 泰昌 朱由校 (1620-1627) 明熹宗 天启 朱由检 (1627-1644) 明思宗 崇祯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新课导入 明朝神宗皇帝在位48年,却长期不理朝政,致使不少重要机构无法正常运转。虽然他并不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但后人常说,明实亡于明神宗。人们为什么这样评价他呢? 明神宗(1563—1620) “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期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世界形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教学目标 1.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等史事,能够认识这些史事的因果联系,了解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过程。 2.分析张居正改革对促进明清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3.分析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而能够联系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认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教学目录 1 2 3 4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教学目录 1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政治腐败 结合课本内容,找到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表现: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2.朝政混乱,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 3.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湖北荆州人,12岁考中秀才, 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面对政治混乱局面,张居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张居正(1525—1582) 为什么张居正的经济改革被称为“ 一 条鞭法”? 张居正的经济改革将原本分散的各种税收和劳役,如田赋、役及其他杂税,合并为一项计入田亩,一律用银两征收,大大简化了税收体系,因此被称为“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内容 清丈田亩,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 意义 其他 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东林书院依庸堂 学史崇德 教学目录 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他投奔起义军,因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他承袭闯王名号,人称“李闯王”。针对明朝土地集中和赋税繁重的情况,李自成主张平均土地,免于纳赋,反映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 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1606—1645)塑像 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