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4240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09课木兰诗(原卷版+解析)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13672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
    第二单元 家国情怀 第9课 木兰诗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课前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延申思考探究,深入理解知识;预习判断检测,及时效果验收 04/课堂探究 课堂知识探究,全面学会知识 05/考点导航 依据课本知识,探究中考考点 06/分层训练 基础提升拓展,突破学习任务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通过品味精彩句段,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批注,明确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难点) 基础感 1.作者介绍 五六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2.补充资料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乐府诗集》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也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后来把乐府的诗也叫乐府,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木兰诗》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3.文章主旨 这首诗通过叙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图名利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4.重点字词 〔重点字〕 唧(jī)唧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鸣溅(jiān)溅 燕(yān)山 鸣啾(jiū)啾 朔(shuò)气 策勋(xūn)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戎(róng)机 金柝(tuò) 阿姊(zǐ) 红妆(zhuāng) 云鬓(bìn) 霍霍(huò huò)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粘贴) 〔古今异义〕 1. 军书十二卷(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一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2. 从此替爷征(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 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5. 策勋十二转(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今义: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 6.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副词,只,仅仅;今义:连词,但是。) 〔一词多义〕 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3.愿为市鞍马(动词,愿意) 愿驰千里足(动词,希望) 4. 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情) 〔词类活用〕 1. 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 2. 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 〔文言句式〕 1.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2.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成语积累〕 1. 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后常用来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名句积累〕 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思考提升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故事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 2.“东市买……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这四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