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通县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商时期,大小祭祀仪式由作为神的联结者巫师主导,“礼”以服务鬼神为主,“先鬼而后礼”。西周时期,周王以下的统治阶层内日常要践行的“礼”有二十余类,每一类从祭品、地点、参与人员服饰到配套礼乐,对不同阶层人规定不同的标准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规范。这一变化反映出 A.儒家礼教的影响增强 B.早期人文精神的凸显 C.社会阶层趋于平等化 D.王权与族权日益融合 2.汉初,朝廷多次减免田租,加倍征收商贾的人口税,还免除孝弟(悌)力田之人的租徭,规定生孩子人家免除两年徭役,“女子十五以上三十不嫁,五算(罚600钱)”,及实行免除养马者徭役等措施。这些举措 A.可佐证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 B.践行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C.反映出传统价值观影响国家治理 D.缓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3.南北朝时期,佛教中的菩提树形象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其源头可追溯至汉代以来的各种神树图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扇形阔叶菩提圣树是以求仙问道的玉树崇拜贯穿主线。这体现出南北朝时期 A.佛道文化交融互鉴 B.农耕生态环境良好 C.佛教社会地位低下 D.佛教本土化的趋势 4.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李藩为门下省给事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应该另外写奏章)””。李藩说:“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这体现了 A.门下省具有封驳的职权 B.皇权被中枢机构不断削弱 C.中央文书行政体制完备 D.门下省内部权力相互制衡 5.元朝至元年间(1264~1294年),政府规定市舶“抽分抽税”后符合“检视”标准即可;此外由政府“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的方法也十分普及。据此可知 A.政府谋求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 B.市舶司发挥完全垄断贸易的职能 C.外贸税成为了国家的主要税源 D.游牧民族对外征伐政策有所调整 6.乾隆认为“明太祖为一代开创之主”,故“朕南巡时,躬诣孝陵致祭,用彰隆礼胜朝之意”,他又说:“我朝为明复仇讨贼,定鼎中原,合一海宇,为自古得天下最正。”乾隆的这些言行 A.彰显了天朝上国意识 B.论述了清朝统治的合法性 C.消弭了满汉间的矛盾 D.意在提高明朝的历史地位 7.下表为近现代部分学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论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学者 论述 胡绳 “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郑祖铤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仅是单一的农民革命,而且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大革命” 徐修宜 “判定其性质应该以1856年发生的天京变乱为重要标志,前期的运动阶段要给予充分肯定,因为他的行动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后期运动明显实行洪氏家族封建统治,抛弃了农民阶级利益,带有封建性质,就应予以否定” A.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是一场旧式农民起义 D.具有反帝爱国运动的思想倾向 8.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的口岸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公司和近代工厂,新式商人、企业集团和近代知识分子也随之出现,雇佣工人随着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不断增多,到19世纪末20世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