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4954

6.2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课件(共19张PPT)高中物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六章

日期:2025-04-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30255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第六,第三,必修,选择性,教版
  • cover
(课件网) 6.2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理解德布罗意波,会解释相关现象。 2.理解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3.了解电子衍射实验,了解创造条件来进行有关物理实验的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德布罗意假说 1.德布罗意波 1924年法国巴黎大学的德布罗意提出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 2.物质波的波长、频率 用能量E和动量p来表征事物粒子的粒子性,用频率ν和波长λ来表征实物粒子的波动性,那么,对光适用的关系也适用于实物粒子,即E=hν, =. 宏观物体的运动也具有波动性吗? 提示:不管是微观粒子还是宏观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动性,但宏观运动物体的波动性很不明显. 1.实验探究思路 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发生干涉或衍射现象. 戴维孙 G.P.汤姆孙 知识点二 对德布罗意假说的实验探索 2.实验验证 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实验,得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如图所示,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1960年约恩孙直接做了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得到了类似杨氏双缝干涉图样的照片,如图所示,也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3. 说明 (1)人们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对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E=hν和=关系同样正确. (2)宏观物体的质量比微观粒子大得多,运动时的动量很大,对应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很小,根本无法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求解物质波波长的方法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宏观物体或微观粒子动量的表达式p=mv. (2)根据波长公式λ=求解. (3)注意区分光子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和动量的不同表达式.如光子的能量: E=hν,动量p=;微观粒子的动能:=mv2,动量p=mv. 知识点三 不确定性关系 1.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ΔxΔp≥ 由ΔxΔp≥可以知道,在微观领域,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动量的不确定性就更大;反之,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动量,那么位置的不确定性就更大. 2.微观粒子的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由不确定关系ΔxΔp≥可知,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同时被确定的,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用“轨迹”的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1.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不管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X光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C.电子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 随堂检测 解析:A错: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波动性. B错:X光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光子,它的衍射不能证实物质波的存在. C对:电子是实物粒子,其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 D错:宏观物体由于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看不到它的干涉、衍射现象,但宏观物体仍具有波动性. 答案:C 2.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λ=,人们把这种波称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如果有两个电子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且v1=2v2.则这两个电子对应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关系为(  ) A.λ1:λ2=1:2 B.λ1:λ2=4:1 C.λ1:λ2=2:1 D.λ1:λ2=1:4 解析:两个电子的速度之比v1:v2=2:1 根据动量公式p=mv 得两个电子的动量之比p1:p2=mv1:mv2=2:1 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 可知两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之比为λ1:λ2=1:2. 答案:A 3.关于粒子的波动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仅是一种理论假设,无法通过实验验证 B.实物粒子的动能越大,其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