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温故知新 (1)总: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的基本作用) (2).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3).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4).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法律的作用(法律如何保障生活) 新课导入 课前任务:完成一份民法典的介绍词,80字以内 民法典介绍词— — 本课任务:优化民法典介绍词(150字以内) 10.1认识民法典 部编版(2024)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阅读课本P83-86页的内容 自学导航 1、民法典的地位 2、民法典的含义 3、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1)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共7编、1260条。 (2)地位: ①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就业创业无不需要民法的保护和规范。 ②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P92启思导行) 1.民法典 《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物权 第三编 合同 第四编 人格权 第五编 婚姻家庭 第六编 继承 第七编 侵权责任 2.民法典含义(民法调整的范围) 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 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和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等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民法调整的主体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民法调整的内容 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又称之为民事法律关系) 注意:①国家机关作为平等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时也属于民法调整范畴 (如:政府与组织或自然人的借款、购买合同) ②行使公权力, 如收税、罚款,则不归民法 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 营利法人 非营利法人 特别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等 公立学校、 公立医院等 政府机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自然人:生物意义上的人(你 我 他)。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名词点击 民事 法律 关系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借贷、继承、转让、赠与等 财产所有 财产转移 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人格利益 配偶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等 人格关系 身份关系 含义:由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 其他关系 如:恋爱关系、好意施惠关系、行政关系、劳动关系、犯罪(刑事法律关系)不调整 注意 名词点击 拓展深化: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是一种事实,要通过参与民事活动才能获得。例:人身权、财产权) 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例:不能高空抛物。)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资格”→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例:十岁的孩子能成为房屋买卖合同的买受人吗?答案是能。)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承担”→受年龄、智力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