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章节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题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型 新授课 一、课标要求: 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 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人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讲述什么是社会保障,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意义,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 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讲述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基本内容和主要功能;第二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阐述现阶段我国完善社会保障的重要举措。两目从两个层面阐述了我国的社会保障,第一目侧重说明我国社会保障是什么,阐释为什么要完善社会保障;第二目侧重阐述应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两目遵循了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的思维逻辑。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分析经济现象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和素养。对于新的经济领域,他们有一定探究兴趣,但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需要通过组织围绕生活议题的议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学生已有经验分析: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前一框“我国的个人收人分配”,为本框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走访、小调查等方式,对社会保障有初步了解,但总体认知比较零散。 四、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了解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明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网”,以维护社会公平为目的,增强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认同感。 2.通过积极参与有关社会保障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积极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提升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 3.通过撰写宣传标语,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坚定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信心。 五、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认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国家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科学精神: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根据我国的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法治意识:依法参与社会保障事业。 公共参与:明确享受社会保障是我们的权利,也需要社会成员分担责任。理解和认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 六、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障的作用。 教学难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措施。 七、教学思路: 本框教学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以“如何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议题统领教学,整体设计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在教学流程上,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路线,逐步展开议学活动;在学科内容上,主要涉及社会保障的形式、实施社会保障的意义、完善社会保障的举措;在情境创设上,选择乌海人民幸福生活、医药代表、人大代表对社保的理解及教师个人社会保障清单,体会社会保障的作用、探究完善社会保障的措施。 八、议学活动设计: 导入: 呈现社保卡,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议学活动1:社会保障“安全网”是什么样的 教师活动1: 展示视频《我国的社会保障》 展示议学问题: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知识思考:视频中的“你”和“我”都代表着谁呢? 任务一: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并介绍“我”自己 “我”是_____ “我”保障的对象_____ “我”在社保大家庭中的地位_____ “我”的资金来源_____ (活动要求:从保障对象、地位、作用、资金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