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内容与学情分析 课标分析 1.通过视频和阅读材料理解并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根源所在,感受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哲学”议学活动,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何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立场、观点、方法看问题。 3.通过合作探究,创设情境,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別,从而把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准确判定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充分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历史地位。增强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认同,坚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坚定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唯心主义。 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三目,第一目是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第二目是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让学生从原因角度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三目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涵盖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各自的基本观点以及各自的基本形态,最后归纳出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深刻领会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认知会形成不同的哲学观点,自觉做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哲学自身发展研究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不能回避、必须回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各自的基本观点以及各自的基本形态,最后归纳出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为高二学生,同学们对生活中的现象会有一定的反思和思考,但还并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思维方式。我校学生理论基础差,不擅于用学科思维和学科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通过学习以及对第一框题的理解掌握,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较强,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问题。但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发展需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学习目标 1.政治认同: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理解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法治意识: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3.科学精神: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正确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重难点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理解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课前预习的同时完成导学案。 学习策略 情景模拟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议题式教学法、图表展示法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总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导入:【图片展示】 《流星》 问:1.看到这个图片你们想做什么? 2.那这个愿望会不会实现呢?! 3.这就关系到哲学的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