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6628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4-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48780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学年,纲要,中外,必修,高中
  • cover
(课件网) 什么是文明?文明的标准是什么? 摩尔根说:“陶器,畜牧业,种植业,建筑术,冶金术,文字”。 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 夏鼐说:“一是国家,二是城市,三是青铜,四是文字。” 雅斯贝尔:“文字、青铜器、城市、宗教礼仪”。 文字 国家 青铜器 城市 种植业 陶器 宗教礼仪 导入: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本课通过学习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分化、国家的出现,夏商周的政治与经济等内容,认识每个时期社会生产生活状况、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时空观念:本课通过学习石器时代的古人类的时空分布、早期国家的出现、夏商周的演变历程、了解原始人类空间分布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统治区域以及社会发展特征,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料实证:本课通过对原始人类考古史料、夏商周史实史料的学习分析,掌握史料分类、分析、运用的一般能力,感受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认识阶级、国家出现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史料的搜集、整理、分类的途径与方法。 历史解释:本课通过学习原始人类的分布、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部落、国家、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国人暴动”、青铜时代等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正确分析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一般规律,客观定位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家国情怀:本课通过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学习,感受中华文明的多源性;知道中华文明是世界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中心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难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分析早期国家的特征、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1、梳理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概况? 2、思考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怎样的分布特点? 3、梳理部落到国家的发展概况? 4、思考商朝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5、梳理商和西周的发展概况? 6、探究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有哪些? 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遗址 时间 代表 特征 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 距今约70至20万年 北京人 ①从事渔猎和采集 ②会使用火 ③打制石器 ④过着群居生活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石器 自学:梳理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概况? 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遗址 时间 代表 分布 基本特征 同上 距今约7000至5000年(母系)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栽培粟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距今约5000年(父系) 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 黑陶 红山文化 辽河上游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精美玉器、祭坛、神庙 生产力低 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贫富分化 不平等 私有制 阶级分化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自学:梳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概况? 磨制石器 仰韶文化彩绘陶器 龙山文化蛋壳陶 红山文化玉龙 良渚文化玉琮 半坡遗址碳化谷物 定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从遗址的分布来看,地域不限于中原,而是北至今长城地带,南至长江以南的水乡,东至黄海之滨,西至秦晋黄土高原。大约在距今四五年前,中华大地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