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6851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表格式教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329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统编,下册,法治,道德,学年
  • cover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围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展开,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密码,具有“日用而不觉”的特点,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学生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多来源于小学课文(如《论语》节选)、节日习俗或家庭生活,但对“思想理念”缺乏系统概念。这一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概念(如“天人合一”)理解困难,需借助故事、图片或生活实例辅助理解。同时他们开始形成初步的是非观,但对传统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的联系缺乏思考。 三、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责任意识: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和作用,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积淀文化底蕴。 2、知道并且能够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涵。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涵。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饮食文化差异》 设问:(1)为什么大家会说这个外国人“像中国人”? 他到底哪里像中国人? (2)除了饮食,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 (3)如果剪纸只剩下花纹没有吉祥寓意,如果端午节只剩粽子没有屈原精神,这些文化还会打动我们吗?还能够让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吗? 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幽默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差异背后的文化缘由,并且通过讨论理解这些文化瑰宝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正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新授课程 呈现古诗文, 设问:(1)这些古诗文体现出我国的先民以哪种生产实践为主?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时间知识体系是什么? 播放视频《24节气》 设问:(3)24节气将天地万物纳入一个共同体之中,说明中国古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呈现古诗文, 设问:中国人十分注重按客观世界本来的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基于此,中国人认为认识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分析诗文,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并且明白这一思想理念对于当代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意义。 播放《世间万物生生不息》 设问:中国人认为客观世界是怎样的,世间万物最大的特点或规律是什么? 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这使得中华文明一直拥有无穷的创造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成为世界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古文明。 呈现“探究与分享” 设问: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体现了中华文明怎样的价值导向? 阅读文本,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明白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至上”的理念。 列举“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