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新版教材道法七年级下册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学设计 课题名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第一课时。中华人文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学习本课时内容,有助于学生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为后续学习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奠定坚实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悟“求同存异”“俭约自守”等生活智慧,提升个人道德情操和处世能力。 健全人格:通过“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责任意识:明确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谐、节俭等理念。 教学重点 中华人文精神的四大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将抽象的人文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准备图片素材/视频。 学生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下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教师导语: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的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今年迎来建院100周年,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走进故宫博物院,仿佛穿越了时空,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非常丰富,共有186万件珍贵文物,涵盖了绘画、书法、玉器、织绣等多个领域,一些国宝级文物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文物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见证了朝代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成为博物馆的灵魂。文物不言,自有春秋。今天让我们一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体会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学习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有哪些变化,进而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认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P59、P58蓝字、P62)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9) 3.“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内涵和作用?(P59) 4.“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内涵?重要性?(P60) 5.“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体现?重要性?(P60) 6.“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体现和作用?(P61) 【设计意图: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三、新知讲解: 过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文”。“人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它最初是跟“天文”相对提出来的 【相关链接】 在古籍《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 教师:礼乐的教化是潜移默化的,规范人外在的行为,涵养人内在的心性。所以你看本来你的心情很浮躁,你听上一段古典音乐,让你浮躁的心能够马上安静下来,这个就是乐教的作用,培养一种平和之气,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 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等观念的基础上,强调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展现了“安身立命” 问题的积极探讨。 【归纳总结】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P59、P58蓝字、P62)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