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6856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表格式教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日期:2025-05-0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9163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统编,下册,法治,道德,七年级
  • cover
2025年春新版教材道法七年级下册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学设计 课题名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第二课时,紧密承接上一课时对中华人文精神内涵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弘扬中华人文精神。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将抽象的人文精神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有效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整个单元教学中起到升华主题、落实行动的关键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人文精神强大的精神力量,认同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人文精神的魅力,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积极态度。 健全人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爱人利人,择善而行的优秀品质。 责任意识:明确将中华人文精神传承弘扬下去,这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教学重点 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 自觉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准备图片素材/视频。 学生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下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端午节--人文精神的起源 教师导语: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人文精神。端午最初源自天象崇拜,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中,加入了诸多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如我们熟悉的屈原、伍子胥等,同时也将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诸多习俗并入其中,得以传承千年,历久弥新。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作品和他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人文情怀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成为了端午节纪念的核心。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呢?这节课就来学习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有哪些变化,进而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认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原因?(P62) 2.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P63-64) 3.中华民族推崇的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具体表现在 哪些方面?现实要求?(P63) 4.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实践要求?(64) 【设计意图: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三、新知讲解: 过渡: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立数千年不倒的精神支撑,有其独特的价值。 【生活观察】课件展示:《典籍里中国———屈原(节选)》第6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苏世独立,横而 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 与同学分享你的观后感。 答案提示:(1)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上新了·故宫》《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