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6858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表格式教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6005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统编,下册,法治,道德,七年级
  • cover
2025年春新版教材道法七年级下册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教学设计 课题名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教材分析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本框是本课第二框,是本课落脚点。“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主要探讨了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美德教育的主流活动是道德模范的评选,它的评选方向和类别有五个方面,本框就从这五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引领。本框也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能从多方面分别说出一些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一般要求,身体力行的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事迹,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修养的积极作用,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 责任意识:知道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位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领悟“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尊亲”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准备图片素材/视频。 学生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下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2024第四季中国好人榜 教师导语:2025年1月15日,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这些上榜好人是生活中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是新时代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新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自觉。向善的力量,不仅在于引领,更在于践行。我们要铭记他们的平凡善举,更要汲取他们的向善力量,将这份力量转化为躬身实践的动力。这节课就让我们向这些“中国好人”学习《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有哪些变化,进而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认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中华传统美德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P68) 2.生活中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P68、71) 3. 做自强不息的人的原因和要求?(P69) 4.如何做敬业乐群的人?重要性(意义)?(P70) 5. 扶危济困的体现、做法、重要性? 6.做见义勇为的人的体现和做法?(P70) 7.做孝老爱亲的人的原因、体现、做法?(P70) 【设计意图: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三、新知讲解: 过渡:中华传统美德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用其中蕴含的精髓滋养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世界,守护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生活观察】课件展示:教材P68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成为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 思考:分享身边好人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答案提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河南上榜人物郑继元在救援工作中表现出色,无畏前行,投身公益;戴子星作为合作社理事长,他潜心育种40年,帮助群众增收5亿元;丁永祥作为高校教师,他19年来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她们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