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6929

9.2 法律保障生活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8444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统编,下册,法治,道德,学年
  • cover
七下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科目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题目 《法律保障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材聚焦“法律保障生活”这一核心主题,深入阐述了法律在社会运行中的关键作用。其主要内容围绕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三个维度展开。教材内容逻辑清晰,从具体现象入手,逐步深入到法律作用的本质,不仅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外在表现和实际功能,更引导学生理解法律背后的价值理念和深层意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奠定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过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对法律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他们知晓一些常见的法律现象,如交通法规要求遵守信号灯、禁止盗窃等,也明白违反这些规定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学生接触过部分基础法律知识,对法律的权威性有初步感知,能够意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社会法治宣传的不断加强,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也积累了一定的法律信息,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法律知识的基础。但这种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在理解法律概念时,往往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难以准确把握法律的本质特征和内涵。对于法律如何具体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学生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此外,学生在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生活中法律纠纷的能力较为薄弱,不能将所学法律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法治意识和法律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深刻理解我国法律是为保障人民利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而制定的,从而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道德修养:通过对法律保障生活相关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在遵守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 3.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理性、自律、公正的人格特质。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4.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白法律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法治社会建设中,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5.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形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法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律如何保障生活(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解读生活,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过程———主要思路 设计意图 合作共探—解读生活事件,共探法律作用 活动一:观生活情景,辨法律归属 以上生活情景跟哪些法律有关? 结论:《退役军人保障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民事诉讼法》,法律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保障。 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法律,这个社会会怎么样?(视频解读) 结论: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暴力冲突、盗窃抢夺等恶行肆意横行,人们生命财产失去保障;商业交易失去诚信与规范,欺诈盛行;弱势群体无人保护,公平正义荡然无存。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的基本作用) 活动二:聚焦“315”卫生巾事件(配套整治视频) 济宁市委、市政府,公安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依法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