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统编七年级道法(下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第1课时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一、课标内容 1.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内容要求:(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2)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二、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维护社会公德,养成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理念。 责任意识: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学习任务】 1.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作用。 2.理解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将思想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 四、教学建议 1.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思想理念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传统文化,意义非凡 阅读材料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其起源于纪念屈原,屈原的爱国精神融入了这个节日中。历经千年,端午节的习俗传承至今,不断丰富,世界各地的华人在这一天都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 思考:端午节的传承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教师点拨: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精神力量。 目标导学二:思想理念,内涵丰富 阅读教材P50“生活观察”: 思考:这些名句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 学生回答:“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体现了革故鼎新、不断进取的理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蕴含着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出真知;“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彰显了关心民众疾苦的民本思想。 教师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阅读教材P51“探究与分享”: 思考:(1)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学生回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时令、气候和物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它能指导农民把握农时,适时耕种、管理作物;在日常生活方面,它帮助人们调整衣食住行,依据节气安排生活,实用性很强。 思考:(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学生回答:古人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精准认知,通过观察时令、气候、物候来指导生产生活。这表明古人尊重自然,将自身融入自然,在顺应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与天地万物的感应。 教师点拨:中华民族有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理念,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阅读教材P52“相关链接”: 思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如何践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