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一框《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一、教材解析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一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具有“日用而不觉”的特点,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学生通过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感悟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感受其历久弥新的魅力,获得走好人生道路的有益启迪。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于学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七年级的学生,无论是通过校内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见闻,都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能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了解其主要的代表性成果及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亲切感、好奇心和认同感、自豪感。近年来,社会各界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许多“国风”“国潮”文化作品对青少年产生不小影响。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比较感性;不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宏大话题,与当代社会生活、个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还有的学生受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误解。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魅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 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小游戏:农业常识小考验。 出示本课学习情境:“种地吧”特别企划 呈现学习主题,展示学习目标。 聆听游戏规则,积极主动参与。 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环节一:种植初尝试,悟优秀传统 教学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和做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种植计划:如果让你种植水稻,说说你会如何选择种植地、种植时间。 出示水稻生长习性,并进一步设问:这些经验是如何总结出来的呢? 教师点拨:如果是古人会如何选择?出示《齐民要术》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经验,以及国家设立贾思勰农业奖的背景,设问:这些著作与经验对当时和今日的我们起着什么作用? 言语过渡,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出示校园里的菜园、菜地,设问: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中都有“菜园”、“菜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并引导理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和做法。 出示古今思想对比,贾思勰与习近平的农业思想,设问:你还知道哪些思想理念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并出示相应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