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6948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97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统编,下册,法治,道德,学年
  • cover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教学设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通过探讨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表现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道德认同感和责任感,促进其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传统美德的了解可能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本课将通过生动的案例、视频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同。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的能力。 法治观念:通过传统美德的熏陶,引导学生树立遵守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法治观念。 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视频赏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赏析:播放关于文明礼仪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礼”的认识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提问: 你对“礼”有什么认识? 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体现了“礼”? “礼”属于中华文化的哪一个层面? 讲授新课 任务一:品读经典,共探美德价值 小组讨论: 讲述“精忠报国、心怀家国”“勤奋自律,积极进取”“育子向善,榜样学习”“门外等候,尊师重道”“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等美德故事。 讨论这些故事蕴含了什么传统美德? 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 阐述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任务二:追溯历史,品美德内涵 案例分析: 讲述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含义。 思考:你怎样理解““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小组讨论: 分享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看法。 教师总结: 阐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及其表现(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的标准;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任务三:见贤思齐,弘扬社会风尚 展示材料:《孔子家语·六本》: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一句流传千古的成语。 思考: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总结: 阐述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体现(积极践行善举,崇德向善;向好的榜样学习,不断反省提升自我)。 任务四:担当责任,共筑中国梦 视频赏析:播放关于王小谟院士的故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情怀的表现。 提问: 王小谟院士的故事启迪我们青少年应拥有怎样的情怀? 你知道哪些爱国榜样人物? 展示爱国榜样模范,感悟美德内涵 强调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表现和作用(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提问: 王小谟的话语还启迪我们青少年应拥有怎样的意识? 思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表现和作用。 教师总结: 阐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体现(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强调这种担当意识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新时代的道德楷模。 板书设计: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