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统编七年级道法(下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第2课时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一、课标内容 1.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内容要求: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二、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践行以文明和谐、勇于创新、乐观向上、立己达人、爱人利己、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学习任务】 1.知道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2.了解哪些精神品质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教学难点】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教学建议 1.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24年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春华秋实,感动依然。十多位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动,更是感召。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体现了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一思想文化 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华人文精神的世界,去探寻、去感悟,去成为它的弘扬者。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探人文精神之源 阅读教材P62“生活观察”: 思考:(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学生回答: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 思考:(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 与同学分享你的观后感。 学生回答:我看过《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将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它让诗词活起来,传递出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节目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点拨: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目标导学二:弘扬人文精神之路 阅读教材P63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学生回答:①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强调和谐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②事例: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摒弃前嫌,共同为国家效力,展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思考:(2)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学生回答:①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以友善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③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他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正能量等。 教师点拨: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中华民族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阅读教材P63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回答:①吴增阳勤奋刻苦、勇于创新,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进行发明创造,这种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②李王喆在母亲患病时,以拳拳孝心和无畏勇气为母捐髓,他的孝心与担当令人钦佩。③熊莎莎,三年如一日帮助患病同学,她的善良、坚持和责任感让人动容。④张瑾瑜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递爱心、保护环境,他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值得我们大力弘扬。 教师点拨: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