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统编七年级道法(下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第1课时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一、课标内容 1.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内容要求:(1)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2)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3)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4)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做到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任务】 1.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 2.知道并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四、教学建议 1.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许多历史故事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如“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孔融让梨”“徙木为信”等等。你知道这些历史故事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哪些内容吗 请你分析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继续探寻那些流传千古、熠熠生辉的美德之光。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美德之重要地位和作用 阅读教材P65~66“生活观察”: 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学生回答:①“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与兄长们一起吃梨,他总是拿小的。大人问其原因,他说自己年幼,理应吃小梨,尽显谦让之美德。②“苏武牧羊”:苏武奉命出使匈奴遭扣押,历经艰辛,持节不屈,展现出忠诚爱国的传统美德。 思考:(2)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负荆请罪”蕴含着知错能改、以和为贵、顾全大局的传统美德;“闻鸡起舞”蕴含着奋发图强、爱国奉献的传统美德;“程门立雪”蕴含着尊师重道、诚恳求学的传统美德。这些故事共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教师点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标导学二:美德之内涵 阅读教材P66“探究与分享”: 思考: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学生回答:这句话深刻体现了许衡坚守内心道德准则的高尚品质。即使梨树没有主人,他也不为所动,认为心中的道德之主不能丢。这启示我们在是非善恶面前,应秉持正确的荣辱观,以遵守道德为荣,不论外在环境如何,都要坚守道德底线。 教师点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阅读教材P67“阅读感悟”: 思考:(1)“墨悲丝染”的典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人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我们要慎重选择所处的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思考:(2)为什么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学生回答:中华民族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传统,向贤能之人学习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教师点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